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12

碳排放指数-碳监测-碳交易指数-碳信用-中国碳指数

碳排放指数-碳监测-碳交易指数-碳信用-中国碳指数-碳中和智...

网站公告
中国碳指数”,这是我国反映碳交易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和碳价格走势的统计指数。该指数是未来的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品开发的参考依据。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、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,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,从而形成为实现减排目标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,简称碳交易。碳交易指数旨在反映我国多个碳交易市场总体走势。电力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,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。 中国碳指数主要包括咨询、开发、交易、投资和培训五大类业务。其中,咨询类业务涵盖了企业碳盘查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、企业低碳规划、低碳课题研究等领域;开发类业务则涵盖了CDM(清洁发展机制)及CCER(碳配额和项目减排量)项目开发、方法学开发;交易类业务则直接参与国内国际碳交易以及提供碳交易经纪服务;投资类业务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(EMC)投融资服务、碳金融服务为主。
新闻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刘总
  • 电话:13501030568
站内搜索
 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形势下智慧“能源 + 双碳”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
新闻中心
新形势下智慧“能源 + 双碳”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
发布时间:2022-10-2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41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摘 要:为顺应国家能源革命和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积极响应关于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、交易体系和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整体要求,开展了新形势政策下的智慧“能源+双碳”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。以区域 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为研究基础,依托能源大数据应用,从政府、企业、交易市场三方视角,聚焦碳资产全过 程管理,开展智慧“能源+双碳”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。平台通过汇聚海量能源信息,结合大数据、人工智 能等先进技术,研究碳核算方法、计算方法及预测方法并形成标准算法模型,构建碳监测体系、碳评估体 系、碳排放预测体系,构建“双碳”能源数智产品,为政府提供“碳监测”辅助能碳管理、为企业提供“碳 分析”指导节能降碳、为交易市场提供“碳核证”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。 关键词:碳达峰;碳中和;智慧能源;信息化平台;数字化能碳应用 中图分类号:TM72 文献标志码:A DOI:10.19421/j.cnki.1006-6357.2022.02.003 [引文信息]陈赟,刘昌维,潘智俊,等.新形势下智慧“能源+双碳”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[J].供用电,2022,39(2):15-21. CHEN Yun,LIU Changwei,PAN Zhijun,et al.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mart "energy + dual carbon" service plat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[J].Distribution & Utilization,2022,39(2):15-21. 基金项目: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技项目“智慧城市能源云平 台设计开发实施项目”(7109211900XZ)。 Supported by State Grid Shanghai Mun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(7109211900XZ). 0 引言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、生活带来的 不良影响,越来越多的国家将“碳中和”上升为国家 战略[1] 。2020年,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 最大的煤炭消费国,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,宣布了 “3060”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愿景。国家主席习近平 强调,要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 局,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、交易体系和科技创 新服务平台。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,中国实现“双 碳”目标面临排放总量大、减排时间紧、制约因素多 等不可忽视的问题,对于整个能源行业的产业结构、 安全运行和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,但也 为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信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。根据国际能源署(IEA)统计,2019年中国碳排 放总量113亿t,能源领域碳排放量98亿t,占全国总量 的87%,其中,电力行业碳排放42亿t,占全国总量的 37%[2] 。因此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能源行业是主 战场,电力企业是主力军[3] 。2021年3月,国家电网有 限公司发布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行动方案,提出了6个 方面18项的具体举措,力求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 清洁能源供应体系,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 节能增效,其中,上海、四川、浙江、青海等省(市) 公司也积极开展以碳监测分析平台为重点的建设工作。 本文以区域智慧能源服务平台为基础,针对数字 化能碳创新应用的模块研发和市场运营进行了深入研 究。构建了适用于平台的多元能源异构数据汇集和分 析方法、基于“源-网-荷-储”互动调度的能效优化方 法以及基于“能-电-碳”算法模型的碳排监测、碳评 估与碳排放预测体系[4] 。挖掘政府机构、工业企业、 电网公司、能源服务商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碳服务 市场主体客户的深层需求,打造涵盖全方位碳监测与 计量、多维度碳分析与评估、综合性碳资产管理以及 个性化碳账户与减排等功能服务的“能源+双碳”一 体化管控平台[5] 。本文研究结果为后续相关“双碳” 平台及应用建设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撑,推动了数智 双碳综合服务生态圈的进程。但本文在碳排放监测算 法的研究尚处于实践初级阶段,后续将加大力度在示 范应用中持续优化完善相关模型指标[6]1 智慧“能源+双碳”服务平台总体定位 1.1 总体定位 智慧“能源+双碳”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,顺应 国家能源革命和“双碳”战略目标[7] ,为政府机构、企 业、电网公司、能源服务商、第三方机构等市场主要客 户群体,提供实现全方位碳监测与计量、多维度碳分析 与评估、综合性碳资产管理、个性化碳账户与减排服务 等功能,打造“能源+双碳”的一体化智慧管控大脑和 资源中枢,助力数智双碳综合服务生态圈的构建[8] 。 1.2 服务对象 该平台面向政府机构、企业、市场3个方面客户, 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多维能碳数据增值服务和定制化能 碳服务产品[9] 。面向政府,助力政府统筹管控,实 现碳治理数据真实有效、管理科学高效、辅助监管 核查,推动政府侧碳治理科学化[10] ;面向企业,助 力企业节能减排,实现碳排放监测标准化、数据智能 化、决策专业化,推动企业侧碳排放智慧化[11] ;面 向市场,助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,提升碳交易效益与 效率,提供多样化交易策略,辅助碳代理交易,推动 市场侧碳交易灵活化[12] 。 1.2.1 服务政府机构 面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生态环境部等主管 部门提供碳计量监测、碳分析评价、碳规划、配额测 算等能源监管和辅助决策服务[13] ;面向能源主管部 门提供能耗监测、供需分析、“双碳”形势分析等各 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服务[14] ;面向金融 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碳画像、碳信用评级、碳普惠等绿 色金融辅助服务。 1.2.2 服务企业 面向电网公司提供碳市场新兴业务,构建绿色低 碳品牌,形成“双碳+新能源”的新业态、新技术; 提供用户碳账户、碳资产管理、碳信用画像、交易撮 合等客户服务辅助服务;提供“双碳”约束下的供需 预测、清洁能源装机结构、碳规划服务;面向专业机 构(如综合能源服务公司)提供信息采集[15] 、数据 支撑以及平台运营等服务;面向各类企业用户提供减 排管理、用能诊断、能效提升、电能替代服务[16] 。 1.2.3 服务市场 面向控(减)排企业、咨询(核证)机构提供配 额管理、交易管理、交易行情分析、监测、报告等服 务[17] ;面向产业链上下游(买方卖方)提供碳减排、 碳普惠等与电力交易密切相关的碳交易撮合和碳金融 服务;面向行业专业机构(研究机构、高校)提供信 息采集和数据支撑[18] ;面向社会大众提供信息咨询、 在线培训、能力提升、低碳活动等服务[19] 。 2 平台建设内容 2.1 平台架构构建 2.1.1 总体架构 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成熟的IAAS、PAAS和 SAAS云架构,基于底层数据的采集、辨识、上传, 通过数据挖掘、数据分析等手段,为智慧“能源+双 碳”功能应用提供支持[20] ,通过大屏监控、Web端应 用和移动APP这3种对外服务手段,实现4个面向的服 务输出。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
微信图片_20221024145002
应用架构 平台可以提供碳配额、区域碳监测分析、碳排放 报告与核查、碳咨询、企业碳资产管理、企业碳减 排、碳账户等数字化能碳应用[21] 。平台应用架构见 图2

通过碳排放折算和经济数据融通支撑科学测算, 面向区域、行业产业、企业各级维度,实现碳排放测 算、监测及减碳决策建议等功能[22] ;辅助企业开展 碳资产管理、碳履约跟踪、碳核查报告自动生成、碳 生态服务;构建用户碳效码、碳账户、绿电积分等服 务体系,对企业、楼宇、园区等用户的节能减排行为 价值进行量化、统计[23] ;做好定额分配制度下碳交 易体系支撑,开展碳市场行情分析,撮合交易,充分 挖掘企业碳资产价值。整体带动产业链、供应链上下 游,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、从以化石能源 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,积极推动“双碳”目标 实现。 2.2 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研究过程中多能源子系统业务相互独立、综 合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,平台针对性地开展 了多元能源异构数据汇集和分析、“源-网-荷-储”互 动调度的能效优化方法等方向的研究[24] 。 2.2.1 多元能源异构数据汇集和分析方法 平台通过构建客户用能标准化模型和评价指标 库,形成了靶向性的能源数据分析评价体系,为制造 业、电力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金融业、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分析服 务[25] ,简化了电、水、气、热等能源数据平台接入 适配和靶向性目标客户分析流程。形成了一种融合安 全认证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多元能源异构数据汇集和分 析方法,解决了各能源因复杂多样的性质与特征导致 的数据适配难题。 2.2.2 基于“源-网-荷-储”互动调度的能效优化方法 平台基于公共楼宇室内结构,建立能源容量数学 模型,根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,采用混合整数线性 或非线性规划方法完成综合能效计算。基于各分支能 源系统制定优化模型,对总容量进行连续优化直至计 算出各个优化子问题的最优和次优解。通过实施综合 能效优化计算,充分协调利用区域可利用的新能源形 式,支持风能、太阳能、电动汽车等,实现能源的高 效利用。形成了基于“源-网-荷-储”互动调度的能效 优化方法,攻克了能源行业计算综合能效和能量管理 等难题。 2.3 重点内容研究 本项目针对碳排放监测数智化程度低,缺乏对 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评价指标与实现路径的分析、评 估和指导的痛点难点问题,基于能源大数据价值挖 掘,利用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, 重点进行了“能-电-碳”算法模型服务的研究与应用。提出了碳排放监测与核算体系、评估体系、预测方法 等核心研究方向。构建了涵盖碳排放量、清洁能源发 电量、电动汽车充电量等要素的碳监测体系,构建涵 盖碳排放总量、单位GDP碳排放等要素的碳评估体系 以及研究区域、行业、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方法。其 中,碳监测作为其他双碳服务应用的基础支撑,其可 行性、科学性和通用性有极高要求。本文从碳监测、 报告、核查3个方面构建适用于电力行业的碳监测体 系,明确碳监测的对象、基本单位、测量方法和相关 质量控制措施,制定碳监测报告模板。 2.3.1 碳排放监测现状研究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的碳市 场,早期制度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各成员 国拥有较大裁量权,制定的规则存在差异。实际操 作中,成员国间的监测、报告与核查(monitoring, reporting,verification,MRV)规则不一致,导致竞 争环境不公平。二是小型设施的碳排放监测管理成本 过高。根据欧盟统计,占比达到14%的小型设施,其 碳排放仅占总排放量的0.14%。小型设施总体排放量 占比极低,但管理成本很高。为解决上述2个问题, 欧盟进行了2个方面的调整:一是加强制度结构从高 度分权走向协调统一,通过建立统一的MRV制度,促 进核查、认证服务形成内部市场。二是合理地减少小 型设施的碳排放成本。允许成员国年排放少于2.5万t 的设施列为小型设施,并使用成本较低的监测方法进 行数据统计。欧盟官网信息显示,调整后大约有6 300 个设施减少了管理成本。 中国碳排放监测体系起步较晚,2011年“十二五” 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 的要求,2013年开始建立试点地区,并在7个碳排放 权交易试点开展监测体系研究,目前部分省市出台了 地方性监测体系标准,但不统一的监测体系带来了一 系列的问题。根据欧盟实际经验,中国应引以为鉴, 形成统一的MRV机制,并在监测数据质量与经济之间 取得平衡,避免造成资源浪费。目前研究的主流是对 已存在的监测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,或在已有的体系 基础上完善、改进,提出新的标准。 2.3.2 碳排放监测模型构建 本项目基于平台已有的能源大数据基础,提出构 建如下的碳排放监测体系。